每年盛夏,有一部分家庭,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喜悦之外,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忧虑。
也总有一些爱心人士,在默默捐出善款后,心中会留有一个温暖的挂念:那个得到帮助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的优秀学子——卓明。他的成长故事,或许就是对这份善意,最动人、最真切的回响。
一、他的担当,是从身边最具体的小事开始的
卓明不是一个喜欢说漂亮话的男孩,他的可靠,体现在那些需要耐心和细致的“麻烦事”里。
他是那个能让老师放心的“定海神针”。作为班级团支书,当他面对那堆积如山的档案时,我们或许看到的是枯燥。但他看到的,是每一份档案背后,一个同学的成长轨迹。所以他常常通宵达旦,反复核对,确保万无一失。这份在外人看来“没必要”的较真,是他对集体信任最朴素的尊重。这份踏实,为他赢得了“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
他是那个懂得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多面手”。学习上,他勤奋专研本专业知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专业课成绩名列班级第三;课堂外,他敏锐地捕捉生活细节,编织成生动故事,由他导演的校园心理剧《不被定义的美》荣获校级三等奖。
他还是那个能让同学依靠的“主心骨”。 在校运会上,他担任志愿者总协调。面对40多人的团队和瞬息万变的赛场时,他像一个沉稳的指挥官,调度、沟通、处理突发状况,确保了整场赛事的零失误。当赛事圆满落幕,全场欢呼时,那个在角落里默默松了一口气的身影,是他。他享受的,不是聚光灯,而是事情被稳妥办成的踏实感。
这种“靠谱”,不是一项技能,而是他融入骨血的本能。因为他知道,只有当自己足够可靠时,才算没有辜负任何一份信任。
二、左手是感恩,右手是自强
卓明的故事里,最动人的,是他处理“接受帮助”与“自我奋斗”两者之间的方式。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帮助让他有了机会和更从容的心态去投入学习和工作。而与此同时,他坚持利用每一个周末和假期去勤工俭学。这仿佛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每一份善意:“谢谢您的援手,它让我走得更稳;也请您看,我也有加油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
左手是感恩,让他懂得回馈;右手是自强,让他永远挺直脊梁。这两者,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而有力量的卓明。
三、当他站上更大的舞台,世界的掌声为他响起
卓明的脚步,没有停留在校园。他带着这份责任感,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在文昌,他参与南洋华侨回乡志愿服务,用热情连接起乡情与侨情;在海口,他站上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核心志愿岗位。面对来自全球的宾客,他用流利的语言、专业的素养,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务,最终荣获组委会颁布的“优秀志愿者”称号。
那一刻,他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海南的青年,代表着背后无数支持他的人。那份来自“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善意,在此刻,传来了国际舞台上的回响。
“每一次服务都是成长,每一份责任都是馈赠。”这是卓明常说的一句话。从班级到学院,从海南到世界,这个曾经接受帮助的男孩,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一个随时准备着为社会奉献的青年。
卓明的故事还未结束,在校期间他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组织,现任学院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以及学校融媒体中心干事的职务。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工作能力,更让他学会了担当,学会扛起更大的责任。而还有无数像卓明一样,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努力与担当,或许,现在只缺一个像您一样的“点火人”。
这一次,我们想邀请屏幕前的您,继续参与到这些动人的故事里来。您的每一次善举,都是在为下一个“卓明”的出现,投下最值得的一票。
感谢您,用温柔托举起那些愿意扛起责任的肩膀,让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远,也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