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春天
———写在党的十八大来临之际
海南日报报记者吴清雄 吴斌
季节虽是深秋绚烂,时代却已春意盎然。
11月,海南进入最美丽、最繁忙的时节;万千景象,生机勃发。
此时此刻,洋浦湾畔桥吊高耸,栋栋厂房拔地而起;观澜湖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一天一变”;
此时此刻,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带来免税店里人头攒动,码头空港人气劲爆,南海之滨游人如织;
此时此刻,永兴岛上国旗猎猎、军歌嘹亮,潭门渔港千帆竞发、鱼市兴旺;
此时此刻,鹦哥岭上苍绿如海,城市街头绿草如茵,乡间绿道生机盎然……
今天,距离4月25日省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已经过去了194天。海南的新征程,正是从那个春潮激荡的时刻出发。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这是一段气势磅礴的“海南时间”。跃上历史新起点的海南,全省上下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分秒必争,在时代的画布上浓墨重彩,尽情挥洒,一幅逶迤磅礴的新一轮春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春天的选择
时间从春天重新开始,让我们追寻时间的走向。
追寻时间的方向,就是追寻未来,就是追寻梦想。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时间箭头”呼啸射出,把“海南时间”引向希望的彼岸。
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关键。
2011年,海南的发展“龙门”一跃——海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400美元,以此为标志进入了更有条件、更加自觉地实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在跃入新的历史阶段后,朝什么目标迈进?往什么方向奋斗?海南亟需在历史坐标中做出选择。
今年4月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绿色崛起之路,贯穿了一个主题:推动海南科学发展;贯穿了一个主线:建设国际旅游岛;贯穿了一个目的:让海南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
“绿色崛起”一经提出,就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海南“未富先转”,把“绿色”的理念根植于发展之中,需要的是高度的责任感,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更是在发展、生态、民生中谋求共赢的智慧,标志着省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绿色崛起之路,不是一开始就固有的,也不是从外照搬来的,这一道路的探索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不断深化省情认识的过程,是不断深化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律认识的过程。
从千里海防林带合龙到绿化宝岛行动,从职业教育“三年翻身仗”到推动我省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从过去五年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均比国家要求提前实现全省覆盖,从“一天也不耽误”精神到鹦哥岭青年团队精神,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升华、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创新……省委还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举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团结干事三大旗帜,“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发展实体经济”,“作风正,民心顺、海南兴”,“管理就是有序,管理才出效果,管理促进和谐,管理也是民生”等一系列思路和要求,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丰富、具体、完整的科学发展思想成果。
绿色崛起之路,凝聚着新一届省委热爱海南、发展海南、服务海南的强烈责任感和一任接一任地把国际旅游岛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的高度使命感,也凝结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智慧,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声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春天的钟声敲响了!半年多来,全省上下万众一心,谈绿色,想发展,谋崛起,步履匆匆。时代的强音、奋进的旋律在琼岛大地激情鸣奏!
春天的机遇
时间从春天重新开始,让我们绘色时间的画板。
四季更替,时间像凌云的彩笔,将大地描绘得斑斓多姿,一笔又一笔……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海南时间”的颜色,既有山川的翠绿,也有了深海的蔚蓝。
喜讯犹如春天的花信。7月25日,全国各大媒体都在最重要位置述说着一则重大新闻——海南省三沙市政府正式挂牌,中国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南端的城市开始运转。这不是一般的行政建制设置,而是国家主权的宣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反映。
“三沙市”,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凸显着海南在未来国家大局中的分量,昭示着海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承载的殷切希望。
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诞生,到国际旅游岛的宏大布局,再到南海资源的大开发,在国运荣昌的历程中,海南挺直身姿,承接、续写和不断扮演着新的担当。
这是沉甸甸的国家使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指出,海南省委、省政府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按照国家的总体安排,加快推进三沙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权建设,使三沙市履行好作为一个特殊地级市的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担负起南海海域的维权、维稳、开发和保护的重任。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要求,三沙市和全省各有关部门,要胸怀国家利益大局,突出规划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扎实有序把三沙市的各项建设搞上去。
这是沉甸甸的海南机遇。发展海洋经济是海南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三沙市的设立,让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肩负着国家使命,海南分秒必争。三沙市从获批到正式成立,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是由海南干部和群众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筹备工作凝聚着多少忘我工作的辛劳和汗水,包含了多少个孜孜不倦的不眠之夜。
面临着难得机遇,海南马不停蹄。三沙市“十二五”规划、建设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多个总体规划正加紧编制,永兴岛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工程两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三沙”开头的企业纷纷登记注册……三沙,有如初生的婴儿,正茁壮成长。
10月25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全省海洋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继2005年之后我省召开的又一次高规格的海洋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海洋是海南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最大的潜力所在,全省上下一定要增强海洋意识,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掀起海洋开发建设的新热潮。
辽阔南海惊涛拍岸,绵长的海岸线画出了海南人对大洋的畅想。“海南时间”跨入属于海南的“蔚蓝世纪”!
海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中央对海南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调整和完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将政策适用对象的年龄条件调整为年满16周岁,增加美容及保健器材、餐具及厨房用品、玩具(含童车)等3类免税商品品种,将离岛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调整为人民币8000元,适当提高购买免税商品数量范围。
这次政策调整是中央对海南离岛免税一年半试点实施成效的充分肯定,体现了中央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国家各部委和单位也纷纷出台了支持海南发展的措施:工信部与海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新型工业、节能减排、中小企业、信息化等8个重点领域从政策、资金以及项目投资等方面给予海南大力支持;国家海洋局向海南提出十项支持的具体措施,全力支持海南建设海洋强省;国资委与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18家央企及24家央企下属公司与海南省签署了51个项目的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总投资达2288亿元;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海南发展的时间之窗已经打开,这方热土再次在中华大地上被频频聚焦和讲述,再次成为新的政策洼地、机遇洼地、投资洼地。
春天的搏击
时间从春天重新开始,让我们倾听时间的声音。
那秒针转动的嘀嗒声中有奋进的呐喊,有追赶的足音。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琼岛800多万人民用改天换地的双手,拨快了经济增长的“海南时间”。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全国宏观调控形势的影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
如何判断海南形势?海南还能不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妥善应对?严峻的局面考验着我们的信心和勇气,也考验着决策层应对困难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
未雨绸缪。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2012年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海南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的科学判断,决定2012年为“项目建设年”,并确立了“经济工作项目化”的基本原则。
疾风知劲草,砥柱立中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集中调研、具体指导市县发展、项目建设——罗保铭反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背水一战、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上项目、惠民生、保稳定。
蒋定之也反复强调,目标是稳增长,重点是抓园区,核心是扩投资,关键是上项目,这一大局必须牢牢把握、丝毫不能动摇。
调研、考察、座谈、招商、检查、督促……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一场攻防兼备、现代立体的经济增长搏击战悄然打响。全省上下目标明确,信心坚定,同舟共济,沉着应战。
项目建设,是这场搏击战决胜的关键。人们明显感到,领导坐在机关指挥的少了,深入一线的多了;说空话的少了,办实事的多了;含糊表态的少了,当场拍板的多了,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
儋州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投产;华盛日产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点火试车;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飞利浦LED“绿色照明”生产线落户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1-9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4.73亿元,同比增长37.6%;新开工项目719个,增加206个,增长40.2%。
海南经济增长的曲线图开始上翘:一季度全省经济增长8.0%;上半年增长8.1%;前三季度增长8.4%,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省经济运行正在企稳回升。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基础设施开工。今年前9个月,全省旅游收入实现253亿元,游客过夜人数228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7%和7.7%。旅游环境不断改善,今年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秩序井然,高速公路畅通无阻,酒店、景区价格不涨反降。因春节“宰客门”、“天价房”等负面事件不断反思的海南旅游,在金秋十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事实又一次证明,再大的困难也击不垮决心绿色崛起的海南人民!
春天的温暖
时间从春天重新开始,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温度。
黑夜褪去,晨曦初开,是时间让阳光暖暖地将我们照耀。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海南时间”的温度,让幸福不再是冰冷的指数,化作万家灯火、人间春暖。
幸福是什么?
曾经的“水毁村”文昌市文城镇江村罗月娥老人的幸福,是在与省委书记紧紧握手的那一刻。两年前,面对水灾后的一地瓦砾,罗月娥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在政府的帮助下,仅仅三个月后,她一家就住进了企业捐建的115平方米的两层楼。9月26日,正是她大孙子陈日归的订亲日,这一天,罗保铭到她家看望,让她喜不自禁。她清楚地记得,罗保铭当时握着她的手说:“阿婆,你要活100岁啊!”
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79岁的村民李朝京老人的幸福,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前的赋诗抒怀——《十谢共产党》。4年前的铁匠村,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儋州通过“机关+农村”的结对帮扶方式,实现支部结对、党员结对、领导结对、干群结对,帮铁匠村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村一品”的木制手工艺村,全村目前有近300户作坊,产值达1.3亿元,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元。“赞歌百日唱不尽,报答党恩日久长”,悠扬的调声在村里纵情歌唱。
确实,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海口市退休职工符爱萍的幸福是月退休金今年又涨了300元;107岁的黎族老人罗亚的幸福是在10月17日走进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免费镶牙后终于可以香香地大口吃肉;澄迈福山财政所职工李树德的幸福,是拿到今年9月刚建成的经济适用房钥匙时的那一刹那……
虽然幸福的表象不同,但享受幸福的人们,内心却一样的温暖。这每一个个体幸福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喜人的数字——前三个季度,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1%,快于全国增幅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9%,快于全国增幅1.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2.1%,比重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同比增支89.5亿元,增长26.7%。
当建设“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写进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幸福”一词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人们内心感受的表达,而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努力的目标。
保障房建设强度及保障覆盖面连续3年超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调整养老金271元,调整幅度为国家规定调整幅度的2.1倍,创历年新高;301海南分院开诊运行以来,门诊总量突破10.4万余人次,住院收容近3000人次,完成手术1400余例次,开创了海南省医学史上40多项第一……
一串串生动数据、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春天的力量
时间从春天重新开始,让我们服膺时间的力量。
那是世间最大的力量,摧枯拉朽,改变山川。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海南时间”凝聚起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强大动力,这力量如万钧雷霆,似排山倒海。
绿色崛起,海南先从打造“干部力”开始。
“抓作风,就是抓发展。作风正,民心顺,海南兴。”
“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贪顺民心。”
“对那些‘混事官’、‘糊涂官’、‘老爷官’、‘腐败官’,要坚决调整、严肃处理。”
罗保铭在调研时、在大会上反复强调的这些话,句句语重心长、发人深思。
今年6月初,一场集中整治“庸懒散贪”的战役打响,全省动员,广泛参与,一批影响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事实证明,集中整治“庸懒散贪”抓得准、抓得早、抓得对、抓得有效果。
创先争优、惩治腐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营造出了加快海南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一股清风正气,正在琼岛大地持续升腾。
如果说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集中治理“庸懒散贪”是绿色崛起的政治、作风和组织保证,那么,文化的自觉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之光,则是绿色崛起的强大动力。
只有提升“文化力”,才能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奏响壮志凌云的主旋律。
在7月6日闭幕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舞蹈诗《黎族故事》摘得11项大奖,获奖数量之多、分量之重,刷新了我省文艺演出的历史纪录。
《黎族故事》的获奖,在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把我省的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进一步提升了海南文艺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海南的文化自信,是海南人民向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未来努力奋进的又一见证。
在文明进程中,“精神力”永远扮演着神奇的角色。省委一直在不断思索、挖掘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精神命题。
去年11月以来开展的全省文明大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直达心灵。
临高牙医吕海鹰在三亚大东海救助遇险儿童献出了宝贵生命;17岁的白沙男孩符壹奋不顾身在急流中奋力将溺水伙伴托回岸上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支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一个个“海南好人”在全省文明大行动中集中涌现,似繁星闪烁,如春潮涌动,构成了海南美丽灿烂的道德景观。
8月21日,省委发布决定,号召广大青少年向“坚守理想、奉献青春”的鹦哥岭青年团队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鹦哥岭青年团队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海南的生动体现。从“海南好人”到鹦哥岭青年团队,他们的感人事迹,成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最丰厚的滋养。
时间的河流,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从省第六次党代会到党的十八大,“海南时间”奋进的脚步证明,绿色崛起之路,契合中央精神、符合海南实际,是科学发展的海南标签,是一条通往幸福未来的成功之路。
“海南时间”奋进的脚步说明,美好的蓝图,需要汗水才能绘就,幸福的生活,需要拼搏才能赢得。实现省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实干、关键在落实。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飞机飞翔在万里高空,笑容写满出席党的十八大的党代表的脸庞。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一切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切更将光辉灿烂。
时间继续流淌,海南从春天起航,向着春天进发!(海南日报海口11月4日讯)



手机版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