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镇化率五年将达70%以上 居民可支配收入3.5万元

发布日期:2012-01-17

[打印] 字体: 分享到:阅读量: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南海网海口1月1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杨隽莹)1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海口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代表中共海口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作报告,他指出,到2016年,海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5万元和1.3万元以上。

  【保民生】70%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

  陈辞在报告中表示,海口将快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使人民生活更殷实、更体面、更有尊严。

  陈辞指出,未来5年,海口将逐步增加工资性收入,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5万元和1.3万元以上。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此外,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群体、校际之间的差距,大力普及学前教育,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推行中职免费教育。

  建立以惠民的举措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常态化,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建立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使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形成相互衔接、机会均等、城乡一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促经济】形成5个产值过百亿支柱产业集群

  陈辞表示,海口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扩大第二产业比重,提升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构建起具有海口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新型工业扩张,扩大产业园区规模,理顺“两区八园”管理体制,在确保“十二五”产业园区达到3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奋斗五年,争取达到70平方公里。此外,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副产品物流和深加工中心,推动农业从生产消费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实施产业集群带动,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走集群式、规模化发展之路,确保“十二五”末形成5个产值过百亿的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产值过十亿的新兴产业集群。

  【谋发展】构建省会经济圈 打造琼北一小时交通圈

  作为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口极核作用更为凸显,其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陈辞表示,5年后,将初步构建起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

  首先要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进出岛大通道,加快美兰机场扩建,促进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工作,推动环岛铁路建设,构建进出岛的快速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区域高速路网,推进海口至周边市县的快速干道建设,加快主城区国道、省道的市政化改造,形成琼北一小时交通圈。

  打破区域界限和行政壁垒,把省会经济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按照强化核心、发展周边、带动纵深的要求,构建“一核、五轴,扇面辐射”的省会经济圈城镇化格局。

  充分发挥海口中心城市的极核作用,沿东线高速、西线高速、海口—文昌、海口—屯昌、海口—洋浦等五条轴线,有序推进卫星镇和旅游小镇建设,形成城镇密集带,增强海南省会经济圈在环北部湾乃至全国的竞争力。

编辑:陈航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