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两会民意直通车:薄弱学校更应配备优秀教师

发布日期:2012-02-07

[打印] 字体:分享到:阅读量: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家长以“择校”切身感受谈海南教育均衡发展,建议鼓励免费师范生到“差校”去

  薄弱学校更应配备优秀教师

  2012年海南两会即将召开,本报“海南两会民意直通车”开通三大渠道同步倾听民意,许多市民纷纷就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为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多地了解社情民意,也为及时将普通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传递到两会,本报“两会民意直通车”以热线(66810862)、邮箱(ngdsbly@126.com、xux@ngdsb.com.cn)和本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gdsb2011 )三大渠道,接受广大读者的建言。欢迎广大热心读者通过本报为建设幸福家园建言献策,本报将及时把您的呼声传送到两会上。

  南国都市报海口2月6日讯(记者许欣实习生眭惠千)“给薄弱学校配备最好的老师,不愁招不到好学生。”几位读者以自家孩子“择校”的切身感受,为海南教育均衡发展提建议:要想实现教育均衡,首先要实现师资均衡。他们还一再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一建议带到“两会”上去。

  “我们家孩子上小学前,先打听海口哪所学校好,很多邻居对我说,海口九小、二十五小、十一小都是很有名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认真负责,信得过。孩子要上中学了,我们又到处打听哪所学校好,听说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的老师负责任,我们又想尽办法为孩子争取这些名校的学位。”海口市民叶世明以质朴的语言讲述自家孩子的求学经历,“那些名校的口碑为什么好?全因家长口口相传。家长为什么追逐名校?图的就是人家的老师出色!”叶先生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给孩子找到好老师,家长们托关系、走后门,宁愿多交钱,宁愿跑远路,不达目地不罢休。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

  “不仅仅是海口本地的家长在抢夺优质教育资源,外市县的家长也在扎堆往海口挤。”叶世明说,理由只有一个,海口的老师比当地的老师棒。

  “现在政府重视教育发展,很多学校的校容校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建设得漂亮极了,比如说位于琼山区的琼山华侨中学、府城中学等,与前几年相比,堪称焕然一新。可是,人们依然在狂热地追逐名校。”海口市民黄先生说,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差距拉平之前,择校现象绝对不会消失。

  “一名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一名好老师带出一个好班级。”黄先生说,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先为薄弱学校配最优秀的校长、配优秀的老师。

  海口市民叶世明谈到,从去年至今,省教育厅一直在尽心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办专场招聘会,招聘单位多为省教育厅直属中学及位于海口、三亚市区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免费师范生到琼中、白沙、五指山、昌江、保亭、陵水等乡镇中学任教。而这些贫困市县的农村学校,是最需要优秀师资的地方。叶世明说,国家花费人力、物力免费培养师范生,是希望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该鼓励他们全挤在大城市里。否则,海口和周边市县、城市和农村的基础教育差距会越来越大。

编辑:陈航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