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海南日报北京3月7日电(特派记者魏如松)“未来几年,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也是中长期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更是改革攻坚的重大挑战。”迟福林委员建议,要尽快扭转投资消费失衡的局面,形成消费主导的新格局。
在迟福林眼中,中国走向消费大国不是未知数,关键在于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如果居民消费潜力能够有效释放,我国最终消费率有望达到55%以上,未来10—20年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
为此,他建议,把提高消费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时期力争使最终消费率从47.4%提高到55%。”
迟福林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稳定投资。从短期看,投资对保增长是重要的;从中长期看,投资要有效转化为消费,才能形成内在的增长动力。他建议,未来几年的投资,应当按照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加大以保障型住房、教育、医疗等为重点的公共性投资。同时,要优化投资资金来源,扩大民间资本投入,尤其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变民间资本投资门槛。
迟福林认为,城市化是消费的主要载体,是拉动消费的战略重点。“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当前,城市化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尚未实现农民工的城市化。”
迟福林提出,“十二五”要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国家应尽快制订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行动方案和统一政策,国家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编辑:陈航宇



手机版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