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琼岛风清,正是青年学子扎根基层、以践求知之时。2025 年 9 月 1 日至 2 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探花梨韵 寻船屋艺 访火农田” 研学团,携实践热忱深入东方市开展三下乡及科普行活动,以 “探寻自然瑰宝、感受民族文化、体悟农业智慧” 为核心,在一线践行青春使命。
研学团紧扣 “探寻自然之美、传承民族之魂、助力农业发展” 主线,设计实践路线:首站东方自然瑰宝园(融林业与艺术),再至东方上达农业火龙果基地(载现代农业智慧),最后抵达海南省文保单位 —— 东方市白查村黎族船型屋(凝黎族文化精髓)。每一站皆是沉浸式学习,学子们汲取知识、收获成长,更以青年担当为东方市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农业发展贡献大学生力量。
东方自然瑰宝园是自然与艺术交融之地,也是展示东方市特色林业资源的重要窗口。在解说员引导下,研学团首先走进根雕展览馆。馆内,黄花梨、沉香木、金丝楠木等名贵树种雕刻而成的艺术品琳琅满目,或似山水,或像人物,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奇思妙想。细腻纹理在灯光下流转,生动造型仿佛诉说着自然与人文故事,同学们驻足观赏、连连惊叹,深深被工匠将天然木料的特质与艺术创意完美融合的高超技艺折服。
随后,研学团来到人工培育林。几百亩黄花梨树苗整齐排列、郁郁葱葱,在阳光下舒展枝叶,尽显蓬勃生机。这片培育林既是东方市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人文艺术学院的学生们表示,瑰宝园的美景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能极大激发艺术创作灵感,对提升艺术情趣与技能作用显著。
为深入了解东方黄花梨产业发展现状,研学团向自然瑰宝园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围绕黄花梨培育技术、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瓶颈等设计,旨在收集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产业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离开自然瑰宝园,研学团前往东方上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开启从理论到实践的农业探索之旅。出发前,成员们提前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火龙果相关知识,精心制作包含火龙果种类、生长周期、防虫害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手册,为实地调研做好充分准备。
踏入火龙果园,成片火龙果藤蔓沿支架攀爬,饱满的果实挂在枝头,红似火、粉似霞,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同学们内心激动不已,这是书本与网络无法带来的体验。大家走进田间,亲手采摘火龙果,近距离观察叶片纹路、果实大小、果皮色泽等细节,充满好奇。针对火龙果生长中的疑惑,如不同阶段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同学们现场热烈探讨,基地厂长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
随后,厂长带领研学团参观火龙果选果机器,详细讲解其工作原理,从果实大小筛选、糖分检测到品质分级,每个环节都彰显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火龙果冷库,厂长介绍,冷库采用先进温控技术,能精准控制温湿度,有效延长火龙果保鲜期。从果实入库到通过冷冻运输车运往全国乃至出口海外,整个流程都有严格标准与规范,确保消费者品尝到新鲜优质的火龙果。
此次实地考察让同学们深刻领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道理。最后,研学团向厂长发放精心制作的火龙果防虫害知识手册,手册系统介绍常见病虫害种类、症状及科学防治方法,为基地提高产量、实现绿色种植提供实用理论支持。
研学团最后一站是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东方市白查村黎族船型屋。这里被誉为 “最后的黎族部落”,保留着黎族传统建筑精髓,承载着黎族悠久历史文化与独特生态智慧。走进村子,一座座形似船只的船型屋错落分布在田野间,古朴的茅草屋顶、坚固的竹木框架,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黎族文化的厚重与独特。
同学们怀着敬畏之心,仔细参观每一座船型屋,认真分析其构造特点与建造材料。船型屋以茅草覆顶、竹木为架,这种传统建造方式既适应当地湿热气候,又蕴含丰富生态智慧:茅草屋顶隔热效果好,竹木框架轻便且取材自然,体现黎族人民 “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 的生活理念。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同学们了解到,船型屋不仅是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所,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黎族同胞代代相传建造技艺,守护着这份独特文化遗产。
随后,研学团走进黎族村落的水稻田。翠绿的水稻幼苗在田间舒展叶片,透着勃勃生机,同学们亲手触碰湿润的泥土、扶正娇嫩的秧苗,大家深刻体会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深意,也更加懂得每一粒粮食背后都凝聚着辛勤汗水,来之不易。
为留存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记忆,研学团向村民发放白查村纪念手册。手册详细介绍白查村文化历史、船型屋建造工艺与材料,还收录多幅船型屋精美照片,既为村民留下美好回忆,也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推广贡献力量。
此次东方之行,研学团成员不仅领略根雕艺术魅力、探寻现代农业发展奥秘,更深刻感悟黎族船型屋承载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智慧,真正实现 “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同学们表示,此次三下乡及科普行活动收获满满,未来将继续践行实践精神,把所学知识与基层需求结合,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研学团也将系统总结实践成果,提炼经验、创新方法,推动成果转化与推广,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道路上绽放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