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code":40164,"errmsg":"invalid ip 218.77.183.215 ipv6 ::ffff:218.77.183.215, not in whitelist rid: 66da209d-7ee19b75-14736aa5"}

海南新医改三年:小财政办大卫生

当前栏目:阅读量:发布日期:2011-10-27

[打印] 字体: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新医改三年:小财政办大卫生

  ——来自我省医改一线的报道(上)

  海南日报记者 范南虹

 编者按:新医改实施三年来,省委、省政府以民生为怀,开源节流,想方设法,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以小财政办大卫生,不仅实现了《海南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还在很多方面创下了全国第一,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新医改的丰硕成果。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来自我省医改一线的报道”上、中、下三篇,总结分析我省医改的大胆探索之举和累累硕果,见证新医改以来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结合中央要求和海南省情,力争海南医改工作在某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句话掷地有声,两年多过去了,仍清晰地留在2009年7月20日举行的五届省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与会者的脑海里。

  那是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罗保铭,在主持讨论《海南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年)》时,发出的医改宣言和对全省人民的铮铮诺言。

  回首过去三年的医改历程,我省医改因为领导者、改革者和实践者深切的民生情怀,本着以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老百姓受益得实惠的最终目的,成绩斐然。

  巧妙设计政策 加大投入建设

  新医改成效斐然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此同时,要加快急救医疗,康复疗养设施和能力建设,不断适应和努力满足全省人民包括来琼投资、旅游、居住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是《海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的工作目标。

  “医改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实现上述医改目标,样样都需要政府的巨额投入。海南是小省,财力有限,作为政府卫生部门的负责人,我总是担心财力跟不上医改的要求,导致设计得很好的医改政策付诸东流。”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说。

  的确,省财政厅根据《方案》初步预算,我省2009-2011年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投入7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省财政投入19亿元,市县财政投入24亿元。事实上,3年里,省财政对医改的投入远远超过了19亿元。以今年为例,省财政又将安排8.6亿元,保障医疗卫生投入;去年制定的我省5年民生规划里,又有40多亿元指向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体系建设。

  近日,记者从医改办获悉:到目前为止,我省医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指标,且在7个方面位于全国前列:实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全覆盖,全省城镇职工、居民、新农合参保(合)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0%以上,超过国家指标要求;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省覆盖,基本药物平均降价23%;制定了省级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开展省级惠民医院医疗救助;实现了6种儿童重大疾病的新农合覆盖,提高报销比例达70%;实现了“无白内障盲省”,帮助3.13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启动了省际间异地医保结算。

  “我省新医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外,还在于我省医改政策设计得科学、巧妙。”省卫生厅法规处处长曹江说,《方案》中设计的5项重点改革措施和8大亮点,无一不是以民生为依归。政府在新医改中勇于担责,从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入手,设计出一套老百姓“平时少患病、患病看得起、看病更方便、大病看得好”的医改政策。

洒向民生都是爱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

  10月20日,从安徽来海口打工的卢女士抱着1岁半的女儿到海口市琼山区大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百白破、乙脑等新生儿疫苗。随后,中心庞大的居民健康档案库里,又增加了一份她女儿的档案。“无论是接种疫苗,儿童保健, 老年慢性病管理,还是建立健康档案,都是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这些服务全部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老百姓是无偿享受的。”中心主任陈文儒说,大园社区近9成的居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

  10月24日下午,澄迈县福山镇儒门村村民曾祥利来到福山镇敦茶村卫生室进行免费体检,医务人员利用健康监护一体机为他进行了心电图、血糖、血压、血氧四项检查。2分钟后,一体机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各项生理指标数据,当医生告诉他四项生理指标正常时,曾祥利笑了。据了解,目前澄迈县已建成一套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在176家卫生室配备了健康监护一体机,为村民免费体检,并为5万多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5+9”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表达,在我省医改中,它却是政府的民生大爱,代表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10月,我省全面启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在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计免接种、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无论城乡群众都平等地享受由政府出资购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做大新农合

  农民健康保障更坚实

  今年9月,记者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卫生院采访时,74岁的黄玉莲老人正在看病。“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一身是病。”老人笑说,从前生活很贫困,吃不好穿不好,更舍不得花钱看病,落下了一身病根。

  “镇卫生院变化真大,我老了,它却越来越年轻,又新又好看。”老人告诉记者,响水镇卫生院以前只是山坡上的一排瓦房,一下雨,满屋漏水,没人愿意来看病。“你看,现在多亮堂,多大气,盖楼房了,还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新机子买进来,一查,就能知道你得啥病。”

  老人说,年轻能干活时,她看不起病;老了干不动活了,她却看得起病。她看得起病,乡镇卫生院盖得起楼,都归功于政府的好政策。“每人每年30元的参合费,就能全年看病都报销,看一次病也就几元、十几元钱,这天大的好事儿,哪里找去?”听记者说,2012年新农合的参合费要提高到50元,老人连连点头:“乐意,乐意。个人交得多,政府也补得多。我们老人病多,亏不了。”

  记者在文昌、临高、五指山、琼中等市县调研采访时,发现农民朋友们都有和黄玉莲共同的心声:“以前是小病拖着,大病等死。有了新农合,这几年新农合随政府补贴的增加,报销的比例和封顶线也水涨船高,可报销的病种也越来越多,农民看病的心理负担轻多了。”

  我省新农合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农民保障和受益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民参合积极性,全省超过98%的农民健康得到新农合的保障。据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我省新农合门诊和住院次均补偿分别达到17元和2567元,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农民看得起病,基层医院得到发展,是政府的惠民愿望之所在,也赢得了民心。

编辑:团省委


梦大道APP

扫码下载安装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 青年筑梦大道

官方订阅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103.2万粉丝

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82.9万粉丝 195.3万转推

官方抖音号

一键扫码关注

官方快手号

扫码一键关注

162万粉丝 1.5亿点赞量

官方B站

手机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