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昌江的“青年人才夜校”亮起温暖的灯光,咖啡制作的香气与非遗传习巧思交织,心肺复苏实操与短视频剪辑创意碰撞。没有一线城市的庞大体量与资源,却凭百余期活动串联起学习、社交、解压的多元平台,这座小城让“夜校”成为赋能青年成长、促进社会融入、激发城市活力的“强磁场”。
聚焦课程体系,打造青年人才学习“资源库”。昌江结合青年人才实际需求,构建“问需青年、精准设计、动态调整”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普发问卷+精准问需”的方式收集青年人才夜校意见建议,设置形势政策类、文化艺术类、职业发展类、社会融入类等课程模块,邀请专业教师、能工巧匠等参与授课,累计推出Deepseek、花艺、非遗手工、咖啡制作、中医养生、短视频剪辑技能培训、心肺复苏急救等50余项、100余期公益性课程,服务青年约1900人次,有力满足青年对文化生活、技能学习等方面需要。
聚焦社交平台,搭建青年人才交流“连心桥”。昌江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建立青年人才夜校社群,定期发布课程信息、活动预告、青年风采等内容,为青年人才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同时,以夜校为纽带,在广大青年人才中建立起交流学习、互促进步、丰富生活的“青年社交圈”,组织志愿服务、青年交友、趣味活动、社会实践等线下交流活动800余场、覆盖青年21000余人次。主动为企业青年人才送课上门6期,实现青年人才在哪,夜校就在哪。
聚焦长效发展,注入青年人才夜校“新活力”。昌江用好“青年之家”、非遗传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中职院校等场地,建立“1+N”学习阵地,打造青年夜校站点长期合作合伙人5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青年人才夜校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政府补一点、市场让一点、青年出一点”的运营体系,通过“公益+低收费”的运营模式,为青年人才提供“提升+解压+社交+赋能”四重体验。完善“课前服务、课中管理、课后回访”的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定期收集课程情况、考勤情况、师生反馈等意见建议,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及动态调整,推动青年人才夜校办学规范化、标准化。(韩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