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下听党声:“礼润乡兴”团队与老党员的初心对话

高校动态> 琼台师范学院 发布日期:2025-08-08

[打印] 字体: 分享到:阅读量: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七月的五指山,层峦叠翠间流淌着夏的热忱,也回荡着岁月沉淀的赤诚。7月7日,管理学院“礼润乡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着晨露走进五指山水满乡,与几位老党员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那些藏在皱纹里的故事,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如同山间的清泉,浸润着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心灵。

图片81.png

在水满乡方龙村第一书记赖增福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拥有18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家团家中,访谈在质朴的茶香中展开。当被问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时,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党员就是要带头干,不怕苦、不怕累,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冲在最前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铿锵。他讲述着自己参与乡村建设的日夜,以及每当经历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他总会走到抗灾第一线,帮助村民做好防灾抗灾的措施,台风过后又帮扶邻里进行灾后重建,每一件事都浸透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图片82.png

面对青年学子的入党困惑,他勉励道:“入党不是一阵子的事,是一辈子的事。青年要多到基层走走,在实干中明白‘党员’二字的分量。”话音未落,现场已是掌声阵阵。这份“敢为先锋”的担当,恰如诗句“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所咏,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半世纪坚守:朴素生活里的家国情怀

最后拜访的,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奶奶—王桂兰。走过石板小路,映入眼帘的是简朴的陈设:木门,木桌,白墙黑瓦。王阿婆笑着拉大家坐下,捧出自家种的黄皮,火龙果。话匣子在亲切的乡音中打开。

图片83.png

图片84.png

图片85.png

她回忆起七十年代入党的情景:“那时候条件苦,入党就是相信跟着党能让日子好起来。”今年虽已80岁,但她仍坚持劳动,上山采茶,种菜摘果。当被问及对青年的期望,老人眼中泛起温柔的光:“现在日子多好啊,你们要珍惜。年轻人别怕吃苦,勤劳勇敢才能干成事,要记得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最真挚的家国情怀。这份扎根基层半世纪的坚守,让“人民至上”的信念变得可触可感。

图片86.png

图片87.png

图片88.png

以初心为灯,向使命而行

夕阳西下,团队成员踏上返程的路,五指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清晰。老党员们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有冲锋在前的担当,有扎根基层的坚守,更有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

这次拜访,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当以老党员为榜样,将“初心”二字刻在心里,把“担当”二字扛在肩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兴,则国家兴”,愿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以信仰为帆,以行动为桨,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青年的答卷。

礼润乡兴,初心同行。这场与老党员的相遇,注定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记忆,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编辑:琼台师范学院团委


Baidu
map